
今年8月,第六届世界汉学论坛在德国维藤和柏林、中国长沙等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汉学家汇聚一堂,带来为期8天的学术盛宴。在青年分论坛上,我校外国语学院、语言与文化研究院“湖湘文化传承传播”课程的4名选课同学受邀参加并结合课程学习、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作主旨发言。


● 近现代中韩书院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比较研究及启示——以岳麓书院和韩国新儒书院为例
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在书院文化、湖湘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书院文化的发展与传播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尤其是韩国新儒学书院申遗成功对中国书院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带来了巨大挑战。
以岳麓书院和韩国新儒学书院为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推动书院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的关键在于实现书院文化的“活化”。将书院文化与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教育事业改革有机结合,探索书院文化申遗的可行性方法,是新时代焕发书院文化活力的有效路径。


● 传统文化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及传播思考——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例
在科技高速进步,5G、人工智能、VR技术大量应用,文化产业空前发展的当下,“新媒体+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信息消费朝着日常化、方便化的态势发展,个体的“媒介化生存”现象逐渐普遍。从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的角度来看,新兴技术无疑提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的要求、扩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空间、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层次。
为更好地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藩篱传递文明之美,并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传播应当主动拥抱新兴技术,在文化载体方面提升产品力和亲缘力、在传递体验上提升交互度和层次感、在传播路径上提升精准力和传播力,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传播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双赢”,推进文化产业与文明互鉴事业的深远发展。


● 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旅游外宣文本英译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韶山风景区为例
随着国家形象构建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红色旅游文化外宣之路也不断拓宽。位于我省的韶山风景区,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传播红色旅游文化,是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诉求。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锋芒毕露”的自信发声,也要具备“润物细无声”的内在功力。为加强红色景区外宣能力建设,我们还需坚持中国立场和文化自信,注重外宣文本翻译和文化阐释并重;积极寻求文化共通点和吸引点,转变叙事视角;创新传播思路及途径,构建多模态对外传播体系。


● 体验经济背景下湘绣文创产业的守正创新对策研究
湘绣是“湖湘文化”的具体呈现形态之一。目前,湘绣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人才缺失,生产缓不济急;湘绣文创产品创新度有待提升,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湘绣销售受疫情等外部因素冲击,市场竞争激烈。与此同时,在体验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顾客的消费重心逐渐由产品和功能转向服务和感受。湘绣文创该如何应对挑战,打破困局,下足“绣花功夫”?
其一,湘绣文创要深入挖掘其承载的地方优秀文化内涵,从实用功能、观赏功能和教育功能等视角入手,实现产品功能与文化内涵的融合;其二,湘绣文创要向“体验型”转型,开发更多兼具艺术性、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其三,湘绣文创要拓展宣传渠道,纳入文旅营销的大体系中来,通过综艺营销、主题营销、话题营销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针尖上的湖湘之美”。
编辑:徐雪
审核:杨安